9月21日,刘书博博士应邀为我院17级翻译专业同学做题为“我们如何创造知识”的通识讲座,由17级翻译专业《分析性阅读:社会与个人》授课教师高淼老师主持。
刘博士是我校商学院的老师,获爱丁堡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企业战略,话语分析,案例研究,绿色创新,商业伦理等。
刘博士以“什么是理论?”“什么是研究?”这样看似简单实则宏大的问题开始讲座,并鼓励同学们在小组里进行讨论,提出自己对这些概念的定义。这种问题驱动式的发现式讲授方式一下子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在师生及生生互动中,刘博士用实例解释了这些基本概念并分享了自己对做研究这件事情的认识。接着,刘博士结合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史,详细讲解了社会学的四大研究范式(实证主义、阐释主义、批判主义、后现代主义),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于不同研究范式的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研究目的和分析路径。最后,刘博士详细介绍了一些经常用到的研究方法,如属于量化研究的问卷调查;属于质化研究的访谈和观察等,并以自己所做的一个案例研究为例,介绍了如何进行质性研究以及质性研究对研究者的挑战。这些话题与同学们正在学习的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深了同学们对“何为社会学?如何进行社会学研究?”这些议题的理解,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动机。
除了介绍学术理论,刘博士还分享了他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本科阶段应是博雅教育阶段,同学们应该通过博览群书来滋润自己的内心,成熟自己的心智,他希望同学们能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反身性思维能力,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也要做一个更加丰富的人,正如刘博士引用的这句话:“眼前两碗米饭,心中一粒飞鸿”。最后十五分钟,同学们精彩的提问和刘博士的幽默回答将本次讲座推向高潮。
两个小时的双语讲座精彩纷呈,刘博士旁征博引,幽默风趣。同学们不仅对社会学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有了系统的认知;更重要的是,通过刘博士的研究经历,同学们感受到学术研究的不易和阅读积累的意义,体会到思辨能力和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