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翻译不是词语镜像,而是世界重构:北外任文教授中财开讲

发布日期:2025-10-17 浏览次数:

10月15日晚,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任文应邀为我院外国语语言文学类一年级学生作专业导论报告,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为何要以及怎样学外语/翻译?”为题,深入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外语专业的性质、价值与前景。交流活动由英语系系主任范莉教授主持。

在近两小时的交流中,任文教授从四个维度深入解构了翻译的本质价值:首先,从理解维度,“AI可以翻译语言,但无法取代人类的理解”任教授运用符号学意义三重性理论阐释,AI精于表层结构的映射匹配,而人类译者擅长深层意义的体悟洞察。“AI知道语言如何说,人类才知道为什么说”;其次,从角色维度,技术革命重构了翻译边界,未来译者将从信息传递的通道转变为意义建构的关键节点,“真正的问题不是技术是否会改变翻译,而是技术如何改变我们对翻译的定义”;再次,从本体维度,引用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任教授强调语言多样性的重要性,“语言在,语言的多样性在,文化多样性才在,我们才在”;最后,从意义维度,翻译的终极意义在于“在不可通约的世界之间建立连接”,这是一种认知的敞阔、伦理的选择。

任文教授特别提到了人机关系的范式转变。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她指出传统的人机关系是“工具行为”,而生成式AI时代应转向“交往行为”,构建“师-机-生”三元互动的新型教学共同体。

任教授鼓励学生们,新时代外语工作者的价值不是被削弱,而是被重塑,始终是技术伦理和人文精神的坚守者。

任文教授是国内外语研究与教育教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她担任众多重要学术职位,如: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北外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副主席;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译协口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译协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重大翻译工作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协会翻译研究会理事;全国语言与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外语演讲与辩论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

让青年学生能与专家面对面,激发他们在专业发展历程中早启蒙、快成长、能成才,始终是外国语学院专业建设的重要工作。此次与国内顶尖专家的交流为学院英语和翻译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学院将进一步推动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任文教授所倡导的:语言在,我们才在;翻译在,我们才能更好地存在。


撰稿人:范

       审稿人:王洪亮